近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一部重要图书——《一个侵华日军的日记——〈森冈周治日记〉实录》开启预售。
本书作者为王建学、毛伟、程文明、薛倩琳,在序言、出版说明等部分介绍,2016年11月,在辽阳庆阳化工厂老区拆迁改造过程中,鞍山收旧物的冯升从一个老妇人家里收到了一本日记和三本相册。随后,冯升把它们发布在微信朋友圈里。毛伟看到以后,几经辗转购得它们。
辽阳庆阳化工厂的前身是侵华日军建造的东亚最大军火工厂,隶属于日本陆军省兵器行政本部。1941年,工厂名称改为满洲辽阳九一八部队,隶属关东军。1944年3月,该部队改编为满洲辽阳第三八三部队,仍属关东军。新中国成立后,出于保密需要,称之为“庆阳军工厂”。这个工厂里有很多日籍职工,也有一些随军家属和日籍职工家属。庆阳军工厂位于辽阳市的东郊,交通不便,从日伪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始终是军事重地,外人很少到此。日本投降时,驻留在庆阳军工厂的日本人是非常恐慌的。苏联红军将日本人遣返回国时,严格限定日本人的随身携带物品。为了保命,他们就慌慌张张地撤走了,许多东西扔在原处,其中一份侵华日军士兵的战时记录被当地的老百姓捡到,并收留至今。
这份记录包括一本日记本和三本相册,都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生产的日用品,时代特征明显。日记和照片尘封80多年保持原样,这对日记和相册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非常关键。日本投降时销毁了大量日军官方文件和侵华罪证,这份侵华日军士兵的战时日记和相册却保留了下来,在辽阳庆阳军工厂这么重要的军事基地被发现,是十分难得的。这一本日记和三本相册的主人是侵华日军第十六师团第三十旅团步兵第三十八联队辎重兵特务一等兵森冈周治。从1937年8月25日至1939年8月7日,他将两年的参战经历不断回顾、整理,形成了每日日记和整理日记两部分内容,其中涉及战场惨状、军事行动、士兵日常生活、家族信息等。
从日记来看,森冈周治应是一个比较认真且有长期写日记习惯的人,行文中没有太多主观情绪的抒发,而是客观记录和整理居多。行军所到地点、日期、时间以及地点之间的里程数森冈周治都会详细记录,并画成行程图,重要的战役会画出行军作战图。森冈周治手绘的26幅行军作战图和行程图,直观呈现出日军的侵略轨迹,与文字内容亦可相互佐证,史料价值极大。
在《森冈周治日记》的研究工作开始后,程文明博士夜以继日地翻译这本日记,他说:“我在日记的翻译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目前来看,《森冈周治日记》的意义重大。我就举一个慰安所问题的例子。日记中记录,小队官兵去慰安所都不花钱。这个问题日本总是否认,这个史料就是铁证。而且日记有很多处记录日军征缴物品时每次都会抓捕姑娘,第一次抓捕了40多个还嫌少。”
南京战是《森冈周治日记》中记录的重要内容之一。日军第十六师团是南京战的主力部队,是警备驻守南京时间最长、区域最广的部队。《森冈周治日记》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本记录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万人以上的战地日记,关于此内容的记录共有两处。第一处是1937年12月13日记录了尧化门大屠杀“十万人以上”,这是森冈周治的亲身经历,“十万人”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发生时记录的数据。第二次是森冈周治回顾12月13日的战况,在“南京城内官舍铁道部宿舍内日记”中记录了“据说在十万人以上”。这两处数据经过20天左右的验证,在时间、地点、数量、事件上是一致的、准确的、真实的、客观的。
从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到12月23日,第十六师团担任了南京城内外的警备和“扫荡”任务,进行了大搜捕、大屠杀。12月24日,第十六师团进入南京城内继续担任南京的警备和“扫荡”任务,直到1938年1月28日或29日,森冈周治到玄武湖游玩时还看到湖边横七竖八的中国人的尸体。如果截止屠杀的时间按28日算,则南京大屠杀从1937年12月13日到1938年1月28日持续了47天。
日本侵华的历史要让全国人民知道,让日本人民知道,让世界人民知道。我们要勿忘国耻,奋发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书的出版,正是希望通过日记中丰富的历史细节,让我们直面战争的残酷性,铭记战争苦难,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战争或和平是人类自己的选择,我们要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